豪言2年内跻身自动驾驶一阵,后发制人的小米造车能否留下姓名?

Time:2022-08-17

2021年3月,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宣布跻身造车行列。在2022年8月11日,500多天过去,雷军带着造车计划的新进展与大家见面:自动驾驶团队规模已超过 500 人,首期投入 33 亿研发费用,计划于 2024 年冲到自动驾驶梯队。

雷军还表示,小米自动驾驶采用全栈自研算法,通过全资并购以及对上下游企业的产业投资等方式,推进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中长期产业布局。未来两年小米就不辟谣了,也不准备介绍任何新的进展,会在合适的节点和大家汇报关于汽车业务方面的情况。

既是入局车市捷径,亦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中国汽车工业觅到了百年一遇的变革契机,而随之发展的,还有电池、电控,智能化等领域,这其中,自动驾驶又成为车企新的兵家必争之地。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小米在发布会上,在汽车方面公布了一期规划投入33亿元,研发团队500多人,覆盖了传感器、芯片、感知算法、仿真技术、高精地图、高准定位、工具链、训练能力等研究方向。乍一看都是目前炙手可热的行业,但反过来讲,除了传感器、芯片还称得上是造车时的零部件外,其他领域都跟一台车的生产制造关系不太大。

类似的套路,和大洋彼岸的苹果造车有些类似,不过苹果的切入点是车机系统。小米这边,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可以查到诸多来自小米的专利,自动驾驶测试车队也被网友发到网上,并传言是小米自己生产的试驾车;正所谓雷声大雨点小,造车本身的进展一直成谜,譬如车型平台、三电系统、车型设计、供应商等,此次的发布会也是只字未提。

小米的“剑走偏锋”也不无道理,目前主流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都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市场规模,从供应链、生产线到销售渠道都有相对成熟的体系。小米虽然在手机、家电等领域的成功有目共睹,但汽车产业的风险要明显更高,对于资本的加持更加看重,而选择在赛道不那么拥挤且是行业未来大趋势的自动驾驶方面发力,说是打算“四两拨千斤”更为合适。

同时,如果小米能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一些成绩,也有助于其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支持。相比没有造车基础能力、也不打算代工的小米,研发自动驾驶显然是一条捷径。

一阵历经10年磨砺,小米追赶道阻且长

近年来,国内外声称研发自动驾驶的公司不计其数,这其中还不包括各大主机厂。目前为止真正在社会道路上做到运营的只有两家,一是百度,另外一家是小马智行,若加入国际对手,还要多一个谷歌(Waymo)。这也是大家公认的自动驾驶阵营。

这几家一阵的企业,都经历了10年以上的技术储备和相关积累,并且伴随政策和市场需求而发展,同时也是相关规则制订的参与者。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运营难度,都不亚于投产一辆全新车型,其中涉及到人工智能、低延迟通信、导航定位、传感器调控、数据冗余,智能控制等多门前沿学科,还包括环境感知、导航定位、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技术应用。别的不说,能拿到无人驾驶牌照就是摆在面前的一座大山,更别提吉利还为了自动驾驶发射了卫星。

在雷军宣布加入造车阵营的初期,凭小米在市场上给人们留下的品牌印象,舆论认为小米是要做年轻人的款电动汽车这样相对务实的目标,对于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来说,消费者希望市场中出现一款更容易买到的智能汽车产品,这或许就是小米一经宣布造车便受到众多关注的原因之一。类似目前在造车新势力表现不俗的零跑、哪吒会是小米的主要竞争对手,同时利用其资本、品牌及用户方面的优势,再与“蔚小理”或主流车企掰掰手腕。

然而从发布会上短短几分钟的展示视频,或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说,小米未来2年内冲击梯队,难度十分艰巨。

“虚假繁荣”的自动驾驶

到2022年,跨界造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除了上文提及的小米和百度,宣称不造车的华为,算是目前跨界造车领域收获多的企业之一。华为如今正在做的事情,除了三电技术与智能座舱研究,自动驾驶也是其主要研发的方向。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然而,与做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大的不同在于,自动驾驶或者目前所谓的智能辅助驾驶重要的便是安全。

上周,宁波某高架桥上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小鹏P7以80km/h的时速,与前方一辆检查车辆故障的人员发生碰撞,被撞人员抢救无效身亡。据悉,车主在行驶过程中开启了LCC辅助驾驶系统(版本2.5),但车辆在撞击前没有发出任何警告,也没有做出减速动作。

几乎在同时,一辆理想ONE在某高速以77公里每小时行驶在左侧车道,然后左侧车道前方出现了一辆打着双闪停在路边的工程车,但理想ONE并没有减速径直撞了上去。

辅助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尚且如此严重,何况自动驾驶。

有业内人士认为,L3+ 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要在 2030 年以后。其根本原因在于想要实现自动驾驶并非仅仅凭借自身技术,还需要高精度地图和 V2X(车联万物,车路协同)的配合。目前这方面做的好的,还是百度。

在自动驾驶本身的技术发展之外,物联网、高精度地图等配套产业链及新基建的发展进程同样影响着自动驾驶的落地时间。

未来两年,我们或许不会获得太多关于小米造车方面的官方信息,不过行业的发展却不会停滞不前。随着自动驾驶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要偃旗息鼓,闭关修炼的小米两年后会呈现出怎样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下一篇